close




有一段時間,我活在像把Brit-pop當作水一樣瘋狂吸收的海綿的那段時間,我在雜誌上看到了 ” 那個人 ” 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嘿嘿!!你以為是佛地魔嗎?)

"They are the best band in the world right now." by Noel Gallagher
有沒有搞錯阿!?自大狂妄、目中無人、永遠都是我的神的諾爾先生竟然會說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樂團不是他自己的OASIS而是我聽都沒聽過的The Strokes。這下可好了,過沒多久當我經過唱片行時我順手沒想太多的就買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

現在想起來,我會很感謝The Strokes把我拉出那段海綿期。在當時,我下意識的覺得能夠得到Noel稱讚的Strokes所呈現的一定是相當Brit-pop的感覺,只不過他們是來自美國紐約(也就是說我認為就是因為這一點從美國來的英式搖滾樂團的大前提下才會受到Noel的青睞)。


當你想像期待中的東西跟它實際的樣子是有段不小差距時,通常你會感到很失望的。不過對我來說倒是一個很新的體驗,每一首歌聽完我都期待下一首會出現我想要的感覺的歌,等了一首又一首、第九首(不是)、第十首(也不是)、第十一首(別鬧喔)、第十二……只有十一首歌,CD停止轉動了。我想我整個人是有點愣在那裡的吧!過了一會,我突然覺得這實在是太cool了,我剛剛好像花了三十幾分鐘聽了一張主唱聲音沒錄好加上吉他手只是想把吉他發出聲音而拿著Pick 在那隨性的來回撥弄琴弦的專輯。哇!這讓我覺得莫名的興奮而不是感到莫名其妙,我趕緊把吉他拿出來想要試著再聽一次然後順便跟著音樂一起彈(哇靠!在那”登登登”的就能出張唱片,那我也可以了嘛)。試著跟著彈過一會兒後,手指漸漸能跟上節奏,全身竟也跟著搖了起來。

俐落的鼓點、簡約帶勁反覆彈奏的吉他、被主流音樂淘汰的主唱歌聲(很像那種一直唱高音然後聲道緊縮變成沙啞一去不回的那種感覺)、每首歌曲不超過三分多鐘的編制(這個慣例到了第三張專輯時被打破),沒錯,這不應該是這個時代該有的聲音。The Strokes將一些老樂迷拉回到七0年代的NY-PUNK回憶去,讓逃不出Hip-hop跟Nu-metal的美國人得到救贖,至於為什麼會先震撼英國只能說是英國的唱片廠牌比較識貨吧。但對我來說,The Strokes把我封閉的音樂理念給衝破開來、像把剪刀將我意識中的某種類似打了結的東西給剪斷了,The Strokes就是這樣,讓我想到他們就想再說一次,這實在是太cool了!!




第一張專輯 Is This It (點選直接連結至iTunes Store)
這張專輯推出後,很多人說他們興起了復古的浪潮,但由於我根本就沒什麼聽過那些七0年代龐克老團的歌,所以我也不能這樣的界定他們。但那種簡約反覆俐落的編制在這張專輯中完全表現出來。簡約帶勁的吉他、富有節奏聽起來卻不複雜的鼓、Julian乍聽之下像在開玩笑的歌聲與唱法,真是一張很cool的經典。



Is This It 唱出了一種無奈充滿疑問的感覺

Someday 想聽聽他們歌的人可以試著從這首開始,有幾部電影用了這首歌當配樂

The Modern Age 結尾結的很有Strokes感覺的一首歌



第二張專輯 Room On Fire

這張專輯的感覺就像第一張專輯的延續,有許多歌聽起來都像是續集,喜歡Is This It應該也會喜歡Room On Fire。但有幾首歌Julian用更為嘶吼的聲音去表現,而整體的感覺速度也變快了,這是我覺得這2張專輯差異頗大的地方。聽聽ReptiliaThe End Has No End感受一下吧。



第三張專輯 First Impressions Of Earth(均為限制級)

這張專輯的編曲似乎過於豐富了點,可以很明顯的感覺The Strokes變了,編曲除了豐富外也變的更有完整性,不要帶著The Strokes一定要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的心態去聽這一張專輯,好好感覺他們的成熟跟概念的延伸。

來聽聽On The Other SideEvening Sun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lkstation 的頭像
    walkstation

    Walkstation行動影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